新闻中心
安徽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体评级报告(初稿)
安徽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徽建工”或“公司”)主要从事基建工程、房建工程等建筑施工业务,控股股东为安徽建工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为安徽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市场地位 施工资质 5.00 5.00
公司是安徽省最大的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在安徽省建筑施工市场具有很强的竞争实力;近年来营业收入保持增长;建筑施工业务新签合同额持续增长,期末在手合同额规模较大;作为省属重点建筑施工企业,公司在项目承揽等方面将持续获得股东及相关各方的支持。同时,东方金诚也关注到,公司PPP项目在建项目投资规模大,回款周期较长,对外部融资保持较大依赖,同时面临一定的资金回笼压力;受房地产行业融资环境趋紧的影响,公司房建工程业务部分业主方资金链紧张情况或导致公司房建项目工程面临回款压力;公司经营性应收款项规模较大且计提坏账比例较高,存在资金占压和信用减值风险,部分存货拿地成本较高、房价不及预期,受限资产占比较高,对再融资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有息债务持续增长且规模较大,债务负担有所增加。
注:以上企业最新主体信用等级均为AA+/稳定,数据来源各企业公开披露的2020年数据,东方金诚整理。
注:表中数据来源于公司2018年~2020年的审计报告及2021年1~6月未经审计的合并财务报表。
公司是安徽省最大的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工程施工资质完备且等级较高,施工经验丰富,技术实力很强,在安徽省建筑施工市场具有很强的竞争实力;
受益于安徽省基础设施投资力度的加大,公司建筑施工业务新签合同额持续增长,期末在手合同额规模较大,2021年6月末在手合同额943.45亿元,可为未来业务收入形成一定保障;
公司PPP项目类型以安徽省内区县级城市的路段改造为主,在建项目投资规模大,对外部融资保持较大依赖,项目运营回款周期较长,面临一定的资金回笼压力;
受房地产行业融资环境趋紧影响,公司房建工程业务部分业主方资金链紧张或导致公司房建项目工程面临回款压力,且公司房地产开发业务投资规模较大,面临较大的资金支出压力;
公司经营性应收款项规模较大且计提坏账比例较高,存在资金占压和信用减值风险,部分存货拿地成本较高,存在继续减值风险,公司受限资产占比较高,对再融资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公司评级展望为稳定。受益于安徽省经济持续平稳发展,固定资产投资力度逐年加大,预计未来公司建筑施工业务新签合同额将有望保持增长,将有助于公司收入及利润规模的稳定。
注:自2020年1月10日(首次评级)至2020年12月24日,安徽建工主体信用等级未发生变化,均为AA+/稳定
安徽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徽建工”或“公司”)主营基建工程、房建工程等建筑施工业务,以房地产开发业务为辅,控股股东为安徽建工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建控股”),实际控制人为安徽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安徽省国资委”)。
公司前身为成立于1998年的安徽水建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初始注册资本1100万元,安徽省水利建筑工程总公司(以下简称“水建总公司”)持股36.09%,为公司控股股东,安徽省国资委通过安徽建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建工集团”)持有水建总公司100%股权,为公司实际控制人。2000年公司更名为安徽水利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徽水利”)。2003年3月,安徽水利于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上市后总股本增至1.20亿股,股票简称“安徽水利”,股票代码600502.SH,水建总公司持股比例17.03%,为公司第一大股东。2016年5月,水建总公司将持有公司部分股份无偿划转给安徽建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建工集团”)1,划转完成后建工集团变更为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16.07%;同年6月,建工集团产权被整体划转给水建总公司,水建总公司变更为公司间接股东,安徽省国资委仍为公司实际控制人。2017年6月,公司完成向水建总公司发行股份吸收合并建工集团,总股本增加至12.22亿股,控股股东重新变更为水建总公司,建工集团原持有公司股份被注销。2017年8月,公司完成吸收合并安徽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之股份发行,总股本增加至14.34亿股。
2018年6月,公司控股股东水建总公司更名为安建控股。2018年8月,安徽水利更为现名,股票简称变更为“安徽建工”。截至2021年6月末,安徽建工总股本17.21亿元,控股股东安建控股持股32.32%,实际控制人为安徽省国资委。
安徽建工主要从事基建工程、房建工程等建筑施工业务,辅以房地产开发等其他。公司是安徽省最大的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工程施工资质完备且等级高,在安徽省建筑施工市场具有很强的竞争实力,截至2021年6月末,公司建筑施工业务在手合同额943.45亿元。
截至2021年6月末,公司资产总额1133.80亿元,所有者权益186.13亿元,资产负债率为83.58%;纳入合并报表的子公司186家。2020年及2021年1~6月,公司营业总收入分别为569.72亿元和316.55亿元,利润总额分别为17.26亿元和10.45亿元。
三季度GDP增速下行偏快,局部疫情反复和能耗双控升级给宏观经济供需两端带来压力,四季度经济修复动能有望增强
三季度GDP同比增长4.9%,增速较二季度大幅回落3个百分点。这一方面源于上年同期基数抬高,但更重要的是当季经济增长动能减弱——消除上年基数影响,三季度GDP两年平均增速为4.9%,比上季度放缓0.6个百分点。三季度前期局部疫情带动全国防疫措施收紧,对消费、特别是服务消费等需求端带来一定冲击;8月开始能耗双控措施升级,对工业生产等供给
1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安徽水利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国有股东所持股份无偿划转有关问题的批复》(国资产权(2016)328号)
与上季度相比,三季度GDP两年平均增速“由升转降”,其有两重含义,一是代表三季度经济修复进度放缓,且已低于5%-6%的潜在经济增长区间,预示四季度稳增长政策将会发力;二是这一数据偏离潜在经济增长区间的幅度不大,叠加当前就业市场比较稳定,预示接下来稳增长政策力度将会比较温和。
另外,受恒大风险发酵、楼市快速转冷影响,三季度房地产投资增速下滑明显,但近期财政政策开始发力,9月基建投资两年平均增速小幅反弹。我们判断,在短期扰动因素缓解,以及政策面向稳增长方向倾斜背景下,四季度GDP两年平均增速有望加快至5.5%,重返潜在经济增长区间。不过,受基数抬高影响,四季度GDP同比增速将会放缓至4.5%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三季度受能耗双控升级影响,煤炭、钢材、水泥等工业品价格大幅冲高,近期国际油价也在上行,9月PPI同比升至10.7%,创有历史记录以来新高;而在消费不振、猪肉价格下滑影响下,9月CPI同比降至0.7%。两者之间“剪刀差”加剧意味着下游小微企业面临的经营困难加剧。我们预计,四季度PPI将在冲高后小幅回落,CPI同比则将小幅反弹。整体上看,我国物价仍处于温和状态,不会对货币政策形成掣肘。
7月全面降准后,由于房地产、城投平台融资仍然受限,三季度信贷、社融增速延续下滑,从“宽信用”信号释放到金融数据反弹时滞拉长。不过,进入四季度,房地产金融环境开始转暖,绿色金融定向支持工具有望推出,财政稳增长发力将带动企业融资需求回升,叠加监管层重申“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预计10月开始金融数据将开启一轮小幅回升过程。综合考虑到未来经济运行态势和市场流动性走势,我们预计四季度央行有可能再度降准,助力“宽信用”过程。鉴于跨周期调节下稳增长政策力度会较为温和,四季度政策利率将保持不动,信贷、社融同比增速大幅上升的可能性不大,市场利率下行空间也会比较有限。
前三季度财政收入大幅增长,支出增幅有限,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进度明显放缓,四季度将会有约3万亿的财政赤字空间,专项债发行也将大幅提速。这意味着四季度财政稳增长空间较大,将对宏观经济修复动能反弹提供有力支撑。另外,我们判断,在政策面向稳增长方向调整、监管层高度关注恒大风险背景下,未来一段时间房地产行业违约风险可控,2021年信用债新增违约家数将少于上年。
2021年前三季度建筑业新签合同额增速放缓,预计四季度房地产调控的边际缓和以及基建投资的改善仍将对建筑业需求的增长形成一定支撑
2021年1~9月,我国建筑业累计签订合同额和新签合同额分别为52.27万亿元和21.94万亿元,累计同比分别增长11.97%和7.80%,增速仍保持较快水平,但较上半年有所放缓。
建筑行业下游需求主要受房地产和基建等固定资产投资影响。2021年1~9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累计同比增长7.3%,投资增速放缓。其中,在基数抬高背景下,基建、房地产和制造业三大投资板块同比增速均有不同程度下行。全国基建投资(不含电力)累计同比增长1.5%,2021年前三季度专项债、城投债及非标等发债节奏整体慢于去年同期,资金面仍是影响基建投资增速的核心要素;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同比增长8.8%,受楼市较快降温及恒大风险发酵影响,房地产投资增速下行。
预计2021四季度,基建投资方面,伴随三季度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财政稳增长开始发力,9月基建投资增速已小幅反弹,在稳增长压力增强背景下,预计四季度财政支出、特别是在基建方向上的支出力度有所加大,同时专项债发行、支出进度有望加快,基建资金面和基建投资增速较三季度改善,全年基建投资保持小幅增长。房地产投资方面,自去年下半年以来楼市调控持续加码、房地产金融监管明显收紧,特别近期恒大风险持续发酵,房企拿地势头明显下滑,预计四季度房地产投资增速大概率会延续下行态势,但在稳增长压力下,预计四季度房地产调控将边际缓和,特别是房地产金融环境有望回暖,四季度房地产投资仍有一定支撑,2021全年房地产投资增速较2020年小幅下降。
2021年前三季度建筑业总产值及施工面积保持较快增长,预计四季度建筑业总产值增速将继续回落,同时前三季度新开工面积的大幅下滑使得施工面积增速有所下降
2021年1~9月,我国建筑业实现总产值11.98万亿元,累计同比增长13.9%,受去年基数提高影响增速有所下滑。从建筑业施工和新开工面积情况来看,2021年1~9月建筑业施工面积累计同比增长8.40%,但新开工面积累计同比下降2.09%。其中,房地产行业房屋新开工面积累计增速连续三个月同比负增长是建筑业新开工面积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之一。
预计2021四季度,受益于前三季度建筑业新签合同额的较快增长,建筑企业在手合同额仍较充足,预计建筑行业总产值标仍将保持较快增长,但增速将继续回落,全年建筑业总产值增速仍较2020年有所提升。同时,前三季度新开工面积的大幅下滑使得四季度施工面积增速有所
预计未来国有及国有控股建筑企业市场占有率持续提升,民营建筑企业、与高杠杆经营房企深度绑定的房建企业信用风险将有所上升
在我国建筑行业需求增速持续放缓的背景下,预计建筑企业间的竞争将进一步加剧。建筑央企、地方国企及民企龙头企业凭借资金、资源及资质优势,在市场竞争中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2021年前三季度,国有及国有控股建筑企业建筑业总产值、累计签订合同额及新签合同额占比分别为38.93%、53.50%和46.14%,占比分别较2020年提升2.60、1.69和-0.74个百分点。预计未来国有及国有控股建筑企业市场占有率将继续提升。
预计2021年四季度,建筑行业整体信用风险保持稳定,但自身流动性压力大、盈利能力及再融资能力较差的民企建筑企业在竞争加剧的背景下信用风险将呈上升趋势。同时,东方金诚关注到,自去年下半年以来房地产金融监管的明显收紧使得部分财务杠杆高,土储质量弱的房企面临持续风险出清,与该类房企深度绑定的房建企业预计信用品质有所弱化。
安徽省经济总量处于全国中游水平,2021年上半年,生产总值同比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综合经济实力很强,经济增长对投资依赖较大,且房地产投资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居全国前列,为基础设施建筑、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企业提供了良好的经营环境
近年来,安徽省经济保持快速平稳增长,综合经济实力很强。2021年上半年,安徽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576.5亿元,相比上年同期增长了3025.4亿元,名义增长速度为17.24%。按可比价计算,实际同比增长12.9%,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安徽省常住人口约6102.7万人,全省上半年人均GDP约为33717元。
固定资产投资方面,安徽省固定资产投资稳步恢复,社会领域投资增长较快,经济增长对投资依赖较大。2018年~2020年和2021年上半年,安徽省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分别为5974.11亿元、6670.48亿元、7042.29亿元和3834.63亿元,2021年上半年,安徽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1.1%,两年平均增长6.4%。商品房销售面积5610万平方米,增长37.6%,两年平均增长12%;商品房销售额4447亿元,增长39.4%,两年平均增长16.6%。房地产投资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居全国前列,为基础设施建筑、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企业提供了良好的经营环境。
2021年4月8日,省发改委牵头会同各地和省有关单位编制完成《安徽省2021年重点项目投资计划》(以下简称“计划”),安徽省全年纳入省重点项目投资计划的续建和计划开工项目7851个,同比增长14.15%,年度计划投资1.48万亿元,同比增长12.98%,项目类别涉及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现代服务业、社会事业、文化产业、生态环保等。其中,续建项目4941个,计划开工项目2910个,全年计划竣工项目1392个。
房建工程方面,2021年安徽省将聚焦棚户区、医院和学校等多个项目改造工程,其中棚户区改造项目金额为1000亿元,是《计划》中总投资额最大的项目,全年将着力完成新开工棚户区改造14.92万套,基本建成12.63万套;开建中国科学院临床研究医院,完工安徽大学协同创新大楼。交通建设方面,多条高速公路预计在2021年全部完工,包括芜湖至黄山高速公路,蚌埠至固镇高速公路,此外太湖至蕲春高速公路安徽段,芜湖至宣城高速改扩建已在进行前期工作。预计上述建设项目将进一步提升安徽省的产业发展动力和招商引资环境,进而促进全省经济的发展。
公司收入和毛利润主要来源于建筑施工业务,近年来随着业务规模的扩大,营业收入和毛利润均逐年增长,综合毛利率有所波动
公司主要从事基建工程、房建工程等建筑施工业务,辅以房地产开发业务,建筑施工业务经营区域以安徽省内为主,兼顾省外及海外。
2018年~2020年,随着承接项目量的增长,公司业务规模持续扩大,结转收入增加,营业收入逐年增长;从收入构成看,建筑施工业务是公司收入和利润的主要来源,随着房地产等其他业务收入的增长占比逐年小幅下降,公司其他业务种类较多,包括建筑材料贸易、设计咨询
检测、酒店、租赁、建机销售、装配式建筑、水电站收入、苗木销售等,近年来为反哺主业,其他业务收入大幅增长。
从毛利润和毛利率来看,2018年~2020年,安徽建工毛利润逐年递增,综合毛利率有所波动。2020年,受当期房地产调控政策进一步管控趋严,中小房地产生存压力加剧,物资成本快速上升增加在建项目成本负担影响,公司住宅项目毛利率继续降低,保障房项目出现亏损,综合毛利率同比减少1.63个百分点。
2021年1~6月,公司主营业务收入311.41亿元,同比增长33.72%,毛利润27.53亿元,综合毛利率8.84%。预计2021年全年,随着安徽省区域经济发展,基建作为稳增长手段之一,公司收入和利润将有望继续增长,而毛利率受钢筋、水泥等物资成本上涨影响或会小幅下降。
公司是安徽省最大的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工程施工资质完备且等级较高,施工经验丰富,技术实力很强,在安徽省建筑施工市场具有很强的竞争实力
公司是安徽省最大的国有建筑施工企业,拥有房建、公路、市政、水利水电、港口、码头、城市轨道交通、设计、监理、房地产开发等各类资质236项,包括建筑工程总承包、公路工程、市政、港航四类特级资质8项,各类施工和房地产开发一级资质81项,设计甲级资质10项,监理甲级资质2项,并拥有商务部批准对外援助成套项目施工任务实施企业资格,工程施工相关资质完备且等级高。
施工经验方面,随着建筑施工业务规模扩大,公司积累了丰富的施工经验,并建立了良好的品牌优势,参与承建的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等项目获鲁班奖和詹天佑奖,承建的合肥市金寨路高架桥工程等获国家优质工程银质奖,另有多项工程获得安徽省建设工程质量最高奖(黄山杯)。截至2021年6月末,公司累计获鲁班奖12项,詹天佑奖7项,“国家优质工程奖”、“李春奖”等其他全国性工程奖项20余项,省(部)级建筑工程质量奖200余项。
目前,公司拥有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1个,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7个,高新技术企业12个,国家级工法17项、省部级工法400余项;主参编国家标准5项、行业标准16项、地方标准90余项;拥有专利930余项,研发实力较强。
近年来,公司建筑施工业务营业收入毛利润和毛利率持续增长,新签合同额逐年提升,2021年6月末,公司期末在手合同额943.45亿元,为业务收入的增长提供较好支撑
公司建筑施工业务包括基建工程和房建工程,近年来房建工程业务收入占比逐年提升,2020年占建筑施工业务收入比重58.26%,公司基建工程以市政路桥、水利港航等工程类别为主。
受益于建筑施工项目结算规模提高,近年来公司建筑施工业务规模逐年扩大,收入和毛利润持续增长;同期毛利率小幅波动。2021年1~6月,公司建筑施工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22.11亿元,毛利润15.53亿元,毛利率6.99%,毛利率下滑主要系当期物料价格上涨,房建工程业务合同签订多为固定价格,挤压利润空间所致。
近年来公司新签合同额持续增长,主要原因一系安徽省区域经济的增长,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加大,政府类房建项目承接量的增长;二系随着公司完工项目量的增长,施工经验和技术实力均持续增强,公司品牌认可度上升;三系资质更名完成,承接项目限制减少所致。2020年,建筑施工业务新签合同额627.34亿元,同比增长18.64%,其中基建工程新签合同额383.43亿元,同比增长21.70%;房建工程新签合同额243.91亿元,同比增长14.13%。
2021年1~6月,公司建筑施工业务新签合同额369.99亿元,同比大幅增长主要系上年同期年初国内新冠肺炎疫情严重承接项目量基数较低所致。其中基建工程新签合同额225.28亿元,房建工程新签合同额144.71亿元。新签项目仍集中在安徽省内。
公司海外业务分布在非洲和亚洲,以非洲为主,涉及阿尔及利亚、安哥拉、巴基斯坦等国家,经营模式与国内业务基本相同,主要分为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项目。截至2021年6月末,公司主要海外在建项目12个,合同金额38.55亿元,已投入19.33亿元,已结算金额21.81亿元,已回款金额20.54亿元,回款率94.17%。
2020年,公司海外业务收入6.50亿元,占营业总收入的1.05%;毛利润0.57亿元,占毛利润的2.88%。目前非洲疫情仍较为严峻,欧美日等主要经济体均采取了不同程度的停工隔离措施,公司海外业务项目承接和在建项目投资进度或将受到较大不利影响。
2020年,公司基建业务新签合同额大幅增长,期末在手合同额规模较大,十四五规划期间安徽省基建稳增长发力,将有助于保障公司基建业务稳步发展,但部分业主方账期较长,存在
公司基建工程业务类别包括路桥工程、市政工程、水利工程、港航工程等,核心运营子公司为安徽省公路桥梁工程有限公司、安徽省路桥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安徽省路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及安徽省交通航务工程有限公司。项目施工模式以总承包和PPP为主,业主方中政府、地方国企、事业单位占比很高。
2018年~2020年,公司基建工程业务营业收入有所波动,毛利润和毛利率持续减少主要系市场充分竞争导致价格下滑,高毛利项目减少所致。2021年6月末,公司基建工程业务营业收入123.21亿元,毛利润11.61亿元,毛利率9.42%。
新签合同额方面,2018年~2020年,公司基建业务新签合同额有所波动。2019年,受资质过渡更名(公司原有资质为公司更名前的安徽水利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所拥有,2019年公司在蚌埠设立了安徽水利开发有限公司后,将资质过渡给安徽水利开发有限公司,资质过渡需要相关部门批准,导致有一段时间无法承接项目)影响,公司承接公路工程项目减少,基建工程新签合同额同比减少18.62%。2020年资质过渡完成,基建工程新签合同额383.43亿元,同比增长21.70%。2021年1~6月,新签合同额为225.28亿元,同比大幅增长,预计2021年全年公司新签合同额将继续保持增长趋势。
2018年~2020年和2021年1~6月,基建工程期末在手合同额分别为388.12亿元,381.51亿元,578.51亿元和528.18亿元,波动增长且规模较大,对未来收入和利润的增长形成较好支撑。
十四五规划期间,安徽省将实施高速公路“贯通加密扩容”工程,深入实施“县县通高速”行动,推进“县县通”到“县城通”,此外安徽省将加快过江通道建设,推进G3铜陵、池州、马鞍山、望江等长江公铁大桥建设,路桥、市政工程的建设需求继续保持增长趋势,基建稳增长发力,有助于保障公司基建工程业务的稳步发展。
公司基建工程项目账期一般为2~3年,部分重点项目如安徽省图书馆项目为预付款模式,其他项目按月确认收入,业主方按当月确认工作量的70%支付施工款,项目完工后支付施工款80%~90%,审计后支付比例达95%以上,留存3%~5%的工程质保金,部分路桥项目需投入使用后进行质量检验,回款期较长。从资金的循环情况来看,项目建设期间资金由专门的项目资金账户管理,项目回款率均在80%以上。从业主方性质来看,公司基建工程业务业主方中政府、地方国企和事业单位占比高,回款相对有保障,但部分项目需验收合格并投入运营监测后支付尾款,回款期限较长,存在一定的资金占用。
从在建项目来看,截至2021年6月末,公司基建工程(不含PPP项目)主要亿元以上在建项目合同金额740.60亿元,规模较大,可对公司未来收入形成一定保障,其中主方性质中地方国企、事业单位、央企在建项目合同额合计729.17亿元,占基建工程期末在建项目合同额比例为98.46%,占比较高。在建基建工程中已投资359.54亿元,尚需投资381.06亿元,已结算合同额116.16亿元,已回款98.8亿元,回款比率85.06%。
总体来看,公司基建工程期末新签合同额随着安徽省区域经济发展和基建工程投资力度的加大将持续增长,期末在手合同额较大,对未来收入和利润的增长形成较好支撑。部分业主方账期较长,存在一定的资金回笼压力。
公司在建PPP项目集中于2021年~2022年完工,尚需投资额215.36亿元,投资规模较大,短期内对外部融资保持较大的依赖,项目运营回款周期较长,面临一定资金回笼压力
公司PPP项目运营模式包括政府付费和政府付费+可行性缺口补贴两种,以政府付费为主,均纳入省级以上政府PPP项目库。目前在建PPP项目类型中路段改造占比较高。从区域分布来看,公司PPP项目主要位于安徽省内区县级城市,业主方为安徽省内县、市交通局、财政局和水利局等,回款风险相对较低。
公司PPP项目建设期通常2~3年,运营回款期通常为10~15年,建设资金来源主要是项目资本金和银行贷款,占比分别为20%和80%,单个项目设有专门资金账户,款项依据授信额度随时申请发放,期限与项目合同约定的运营回款期限相匹配。2021年、2022年2023年和2024年及以后,PPP项目应还贷款分别为18.28亿元、25.74亿元、55.65亿元和300.33亿元。
截至2021年8月末,公司PPP项目当年已回款金额约9亿元,预计全年可收回金额22亿元,可覆盖当期银行贷款。
近年来,随着国内PPP市场的规范,PPP项目招投标数量减少,2018年~2020年及2021年1~6月,公司ppp项目新签合同额分别为188.69亿元、100.02亿元、26.77亿元和0.00亿元,占基建工程新签合同额比重48.74%、31.75%、5.91%和0.00%,规模和占比均逐年下降。
2021上半年,全国新入库项目308个,投资额5726亿元,同比减少2210亿元、下降27.8%。
从期末在手合同额来看,截至2021年6月末,公司PPP项目在建PPP项目47个,期末在手合同额572亿元,计划总回款金额900亿元,已投资金额377亿元,已回款32亿元,尚需投资195亿元,投资规模较大,对外部融资保持较大依赖。
从运营情况来看,当期处于运营期的PPP项目17个,部分进入运营期的项目7个,2021年和2022年计划进入运营期项目30个。
综合来看,公司PPP项目期末在手合同额尚需投资规模大,在建PPP项目集中在2021年~2022年完工并进入运营期,短期内对外部融资保持较大的依赖,PPP项目运营回款期一般在10~15年,回款周期较长,将面临一定资金回笼压力。
近年来公司房建工程业务新签合同额持续增长,期末在手合同额规模较大,可为未来业务收入形成一定保障,受物资成本上涨影响,预计2021年房建工程业务毛利率水平将有所降低
公司房建工程主要运营子公司为安徽三建工程公司、安徽省工业设备安装有限公司,项目承包方式一般采施工总承包模式为主,同时有少量EPC,通过公开招投标方式及市场化竞争获取,项目类型主要为住宅,业主方选择上以合作多年为主。项目期初垫资10%,通常地面工程开始后业主单位按月根据工程完工量与公司进行结算,工程整体竣工后,项目一般回款达80%左右,验收合格后回款达95%以上,剩余款项扣除3%~5%的工程质保金后,基本在1年内收回。
2018年~2020年,公司房建工程业务营业收入、毛利润和毛利率同比均大幅增长。2021年6月末,公司房建工程业务营业收入98.90亿元,毛利润3.92亿元,毛利率3.92%,毛利率大幅下降主要系当期成本上涨所致,预计2021年全年,受物资成本上涨影响,公司房建工程业务毛利率水平仍将维持较低水平。
受益于安徽省地产发开发较高的增速及政府类房建项目承接量的增长,公司房建工程新签合同额持续增长,2019年,房建工程新签合同额213.72亿元,同比上升54.86%,主要系2019年安徽省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增速较高,同时政府类房建项目(如长丰县北城医院、海外安置类住房项目如阿尔及利亚康斯坦丁安置房项目)承接较多所致。2020年,受益于安徽省房地产开发继续增长,公司房建工程新签合同额上升至243.91亿元。
2021年6月末,公司房建业务新签合同额144.71亿元,其中新签安徽省内金额为101.3亿元,省外42.9亿元,海外0.5亿元。
十四五规划期间,安徽省将加大在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与智能建造和新型城镇化与乡村建设等房建项目的研发与投资力度,将有助于公司房屋建筑工程业务新签合同额保持较快增长。
公司房建业务受房地产行业融资环境趋紧的影响,部分业主方资金链紧张情况或会使公司房建项目工程面临一定回款压力
亿元,已投资金额329.96亿元,未来尚需投资269.69亿元,已结算合同额92.45亿元,已回款68.66亿元,回款进度74.27%,回款较慢,主要系近年业主方采取承兑汇票付款较多所致。
从业主方性质来看,房屋建筑工程主要亿元以上在建项目业主方以国企、政府为主,合同额合计382.07亿元,占房屋建筑工程业务期末主要在建项目合同额比例为63.72%,民营房地产企业占比36.28%。
整体来看,公司房建业务期末在手合同额较大,可为未来收入提供一定程度的保障。但业主方中地方国企和民营房企占比较高,受房地产行业融资环境偏紧的影响,部分业主方的资金链紧张情况或会使公司房建项目工程面临一定回款压力。
近三年,公司房地产业务结算收入和毛利润持续增长,毛利率持续下滑,2020年期末预收款项是当期结算收入1.02倍,为短期内收入及毛利润的实现提供了一定的支撑
公司房地产业务定位于安徽省内重点城市,主要在蚌埠、六安、马鞍山、芜湖南陵、合肥肥东等地区,主要产品为商品住宅和配套商业用房的,户型基本是中小户型住宅,施工方主要是集团内部建筑企业。
2018年~2020年,公司房地产开发业务收入逐年增长,毛利润有所波动,毛利率持续减少。2020年,公司房地产销售业务收入79.22亿元,毛利润12.67亿元,同比减少20.86%,毛利率15.99%,同比减少8.53个百分点,主要系房地产调控政策进一步管控趋严,房地产寡头现象凸显,中小房地产生存压力加剧,物资成本快速上升,在建项目成本负担增加所致。2020年末,房地产预收款项80.96亿元,是当期结算收入1.02倍,为短期内收入及毛利润的实现提供了一定的支撑。
2021年1~6月,公司房地产业务营业收入41.36亿元,毛利润4.02亿元,毛利率9.72%,同比小幅减少,主要系材料成本上涨叠加当期结转项目部分为低毛利率的棚改房所致。
公司房地产项目主要集中在安徽省内三线以下城市,合同销售面积及合同销售金额近年来持续减少,2020年,蚌埠、合肥、沛县、固镇和阜阳对公司销售贡献程度较高
公司房地产项目主要集中在安徽省内三线年,公司房地产项目受行业影响合同销售面积及合同销售金额均持续减少,平均合同销售单价随着合肥市销售收入比重的提高同步增长。2021年上半年,公司房地产项目合同销售金额45.03亿元、合同销售面积64.81万平方米,平均销售单价7078元/平方米。
分销售区域来看,2020年蚌埠、合肥、沛县、固镇和阜阳对公司销售贡献程度较高。2020年,公司在蚌埠、合肥、沛县合同销售金额合计37.83亿元,占公司合同销售金额比例为64.92%。
2018年 2019年 区域(按 城市) 合同销售面积合同销售金额合同销售面积 合同销售金额 2020年 2021年1~6月
截至2021年6月末,公司房地产项目剩余可售面积207.91万平方米,为2020年全年合同销售面积的2.31倍,存在一定补库存压力,且部分弱三线及以下城市项目面临一定销售去化及回款的压力,公司土地储备主要位于三四线城市
公司未售项目在二线城市(主要为合肥市)、三线城市及以下城市占比分别为5.00%和95.00%,集中于蚌埠、阜阳等安徽省内城市,剩余可售面积中部分弱三线及以下城市项目未来面临的销售去化及回款的压力将加大。同时,瑶海有限公司翰林天筑小区项目计提减值规模较大,后续仍存在较大的存货减值风险。
截至2021年6月末,公司全口径剩余可售面积合计207.91万平方米,剩余货值合计近132.3亿元。
截至2021年6月末,公司已完工项目32个,以“住宅+商铺”为主,主要集中在合肥、宿松、阜阳、淮北等市,总可售面积为569.41万平方米,累计已售面积553.62万平方米,去化率分别97.23%,未来可售面积为15.79万平方米,主要位于阜阳、蚌埠、肥东、固镇、合肥和沛县等城市。公司已完工项目累计已售金额285.13亿元,已回款278.73亿元,回款率97.7%。
同期,公司房地产在建项目共计19个,以住宅地产为主。公司在建项目主要集中在蚌埠、滁州、南陵、泗县、铜陵、商丘、徐州等市,规划计容建筑面积456.02万平方米,总可售面积为416.18万平方米,去化率55.89%,未来可售面为183.58万平方米,可售面积充足,累计销售金额141.27亿元。公司在建项目未来可售面积主要位于蚌埠、铜陵、泗县、临泉、阜阳、合肥,上述城市未来可售面积分别为32万平方米、18.25万平方米、17.22万平方米、16.53万平方米、18.71万平方米、9.35万平方米。
截至2021年6月末,公司房地产拟建项目共计2个,为住宅地产。公司拟建项目在阜阳,定远。规划计容建筑面积24.75万平方米,总可售面积为24.33万平方米。
公司土地获取方式主要是招拍挂,2021年上半年,公司新取得阜阳和定远共240.92亩土地,约为16.06万平方米,楼面均价2514元/平米,目前公司无其他土地储备,存在一定补库存压力。
序号 名称 所在地 面积 待开发面积 取得时间 出让金总额 已交出让金 资金来源 拟建类型 土地溢价率
公司房地产在建及拟建项目未来投资规模较大,在当前房地产市场持续调控及行业融资环境趋紧的背景下,面临较大的资金支出压力
从投资情况来看,截至2020年末,纳入公司合并范围内的房地产在建项目19个,计划总投资额250.25亿元,已累计投入181.3亿元,尚需投资68.95亿元,资金来源主要是借款、自
筹资金以及房地产项目的销售回款;公司合并范围内的房地产拟建项目2个,计划总投资额17.31亿元,已累计投入1.60亿元,尚需投资9.94亿元。公司在建、拟建项目及拿地所需资金规模较大,在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及行业融资环境趋紧的背景下,未来面临较大的资金筹措压力。
区域 项目主体 类型 项目建设期 总投资金额 已投资 项目进度 资金来源 未来三年投资支出计划
整体来看,目前公司房地产项目剩余可售面积较为充足,可以对未来销售提供支撑。公司在建及拟建项目位于安徽省内三线及以下城市的项目较多且尚需投资规模较大,面临一定资金支出压力,部分项目位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区域,市场需求短期内难有显著改善。
公司各类专业人才充沛,集团公司自营和投资项目不断增多,年均新增各类人才近2000人,项目履约能力和项目风险管控水平持续提升。2020年底,公司在册在岗员工18207人,从职称分布来看,高级及以上职称1599人,其中正高级职称79人,中级职称4134人,初级及以下职称3425人;从学历分布来看,研究生及以上学历689人,本科学历8638人,大专及以下学历8880人;从年龄分布来看,35岁以下人11109人,36至45岁3837人,46岁以上3261人;从执(职)业资格分布来看,一级建造师1392人,二级建造师1222人,安全、监理、质量、造价工程师、一级结构工程师707人,注册会计师、税务师、人力资源管理师等136人。
根据《公司法》及公司章程的相关规定,公司设立股东大会、董事会及监事会,股东大会是公司的权利机构,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按照各自的职责独立运作。公司高管团队稳定,管理层级清晰。公司总部下设工程管理部、市场经营部、发展规划部、财务部、招标中心等多个职能管理部门。
未来公司将进一步聚焦建筑主业,稳步推进装配式建筑和区域开发业务发展,作为省属重点建筑施工企业,公司在项目承揽等方面将持续获得股东及相关各方的支持
未来公司坚持做强建筑施工主业,探索环保建材业、建筑设计、建筑咨询等产业,稳步推进装配式建筑业务发展,目前在建中的蚌埠基地位于蚌埠市经济开发区临港产业园,项目占地456亩,一期项目设计年产各类预制构件16万立方,计划2021年建成投产,此外公司吴山地铁管片基地、芜湖钢结构基地已获批投建,淮北PC基地和铜陵PC基地积极筹备,未来将对
公司收入和利润形成良好补充。此外,公司将拓展片区开发业务,目前在跟项目24个,总投资约为700亿元,正在推进申报的项目2个,为舒城经开区城关园区基础设施及配套工程项目、天长高铁核心区建设项目;重点储备项目3个,为肥西产城融合、G312快速化改造工程、呼和浩特市攸攸板一二级联动项目。同时作为省属重点建筑施工企业,公司在项目承揽等方面将持续获得股东及相关各方的支持。
公司提供了2018年~2020年的合并财务报告和2021年1~6月的合并财务报表。容诚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原华普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对公司2018年~2020年财务数据进行了审计,并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公司2021年1~6月合并财务报表未经审计。
公司资产总额持续增长,经营性应收款项规模较大且计提坏账比例较高,存在资金占压和信用减值风险,部分存货拿地成本较高同时房价不及预期,后续资产减值风险仍较大,受限资产占比较高,对再融资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2018年~2020年末和2021年6月末,以PPP项目为主的建筑施工业务规模的扩大带动资产总额逐年增加,分别为755.46亿元、904.36亿元、1058.07亿元和1133.80亿元,资产构成以应收账款、存货和合同资产等流动资产为主,流动资产占资产总额比重分别为76.71%、73.26%、68.33%和67.02%。
公司流动资产近年来持续增长且规模较大,2020年末,流动资产723.02亿元,主要由应收账款、存货、合同资产、货币资金、其他流动资产和其他应收款等构成,占流动资产比重分别为28.24%、22.94%、18.34%、16.60%、4.59%和4.55%。
公司应收账款主要是应收工程款项,近三年随着完工项目的增加逐年增长,业主方主要系政府单位及国有企业,回款较慢,存在资金占压。近三年公司应收账款周转率分别为2.31次、2.51次和2.81次,周转速度加快。从账龄结构看,2020年末公司应收账款账龄在1年以内的应收账款账面余额140.39亿元,占比59.63%,1~2年的应收账款账面余额35.52亿元,占比15.09%,2~3年29.26亿元,占比12.43%,账龄较长。当期应收账款账面余额235.42亿元,计提坏账准备31.27亿元,计提比例13.28%,计提比例较高。2020年末前五大应收账款客户如图表18所示,前五项应收账款期末余额合计22.90亿元,占应收账款期末余额比例为9.73%,集中度较低。2021年6月末,公司应收账款期末账面价值为207.72亿元,较期初小幅增长。
公司存货主要是开发成本、开发产品和原材料构成,2020年受会计准则变更影响,公司将建造合同形成的未结算资产调整至合同资产,存货规模大幅减少。2020年,存货期末账面价值165.85亿元,累计计提跌价准备分7.60亿元,其中7.54亿元为房地产项目开发成本,主要来自安徽建工地产瑶海有限公司翰林天筑小区项目,该项目计划投资规模28.92亿元,已投入金额32.96亿元,受土地成本较高及政府对房价控制的影响,计提减值规模较大,目前翰林天筑小区项目建设进度50%,未来建设资金来源为销售收入,后续仍存在较大的存货减值风险。2021年6月末,随着地产项目去化,公司存货期末账面价值为148.53亿元,较期初有所减少。
公司自2020年1月1日期执行新收入准则,将建设期已完工尚未结算的工程施工业务由存货转入合同资产,按会计准则变更后口径,近三年公司合同资产期末账面价值随着承接项目量的增长同步增加。2021年6月末,随着期初开工项目的增加公司合同资产163.97亿元,较期初增长23.62%。
近三年,公司货币资金随着项目量的增长,借款规模扩大持续增加,主要由银行存款及其他货币资金构成,逐年增长,2020年末,公司货币资金为120.03亿元,同比增长27.27%,其中银行存款96.84亿元,其他货币资金23.09亿元。2021年6月末,公司货币资金117.80亿元,当期受限货币资金26.77亿元,占货币资金比重22.72%。
公司其他流动资产近年来增速较快,主要由增值税重分类和预缴税金构成。2020年末,公司其他流动资产33.19亿元,其中重分类的增值税29.05亿元。2021年6月末,公司其他流动资产38.64亿元,较期初增长16.43%。
公司其他应收款规模较为稳定,以往来款和投标、履约等保证金为主,2020年末,公司其他应收款期末账面余额37.88亿元,其中往来款和保证金账面余额20.41亿元,投标和履约保证金17.48亿元,其他应收款累计计提坏账准备5.19亿元。2021年6月末,公司其他应收款40.21亿元,较期初增长22.12%,主要系保证金及往来款增加。
近年来,公司非流动资产随着PPP项目量的增长显著增长。截至2020年末,公司非流动资产为335.04亿元,主要由其他非流动资产、长期应收款、固定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资产等构成,占比分别为47.00%、36.11%、9.37%和3.03%%,合计占非流动资产比重为95.52%。2021年6月末,公司非流动资产较期初小幅增长至373.97亿元。
受会计准则变更影响,2020年末,公司将建设期合同资产模式的PPP项目由长期应收款转入其他非流动资产大幅增长,按新会计准则的执行标准,近三年,公司其他非流动资产逐年增长。2021年6月末,公司其他非流动资产182.81亿元,增长仍主要来自PPP项目工程量的增加。
2018年~2020年,按会计准则变更后口径,随着PPP项目的完工结转,公司长期应收款逐年增长,公司长期应收款回款较慢,同时目前在建项目拟集中于2021年~2022年完工,面临较大的资金回笼压力。2021年6月末,公司长期应收款129.62亿元。
公司固定资产主要为房屋及建筑物和机器设备等,近年来小幅波动,但整体较为稳定。2020年末和2021年6月末,公司固定资产分别为31.40亿元和32.55亿元。
公司递延所得税资产近三年持续小幅增长,构成主要是资产减值准备和内部交易未实现的利润导致的可抵扣或暂时性差异的的所得税,2020年末,公司递延所得税资产10.16亿元,其中资产减值准备形成的递延所得税资产7.65元,内部交易未实现的利润1.27亿元。2021年6月末,公司递延所得税资产10.89亿元,较期初变化不大。
从资产受限及抵质押情况来看,截至2021年6末,公司受限资产账面价值合计426.58亿元,如下表所示,其中长期应收款受限比例较高;受限资产占总资产比重为26.27%,占净资产比例为229.18%,受限比例较高,对再融资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随着经营积累和PPP项目量增长导致的少数股东权益规模扩大,近年来公司所有者权益逐年递增,少数股东权益占比高
近年来随着经营积累和PPP项目量增长导致的少数股东权益规模扩大,公司所有者权益逐年增加。2021年6月末,公司所有者权益为186.13亿元,较期初增长11.59%,主要由少数股东权益、实收资本和未分配利润等构成,其中少数股东权益占比高。
近三年,公司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均无变动,分别为17.21亿元和16.46亿元。受益于经营积累,公司未分配利润持续增长,分别为28.53亿元、30.28亿元和34.08亿元。其他权益工具主要为公司发行的永续债产品,2018~2020年,公司其他权益工具分别为21.49亿元,13.50亿元和27.25亿元,2019年末,同比大幅下降系公司兑付“16皖水利MTN001”、“16皖水利MTN002”以及兑付西部信托永续债一期、西部信托永续债二期所致,2020年末,其他权益工具同比大幅增长,主要系当期新增20.25亿元永续债所致,公司永续类融资共计28.25亿元,债权人分别为国元信托、华润深国投信托和华宝信托,资金成本约6%。公司少数股东权益持续增长主要系PPP项目量增长所致。
2021年6月末,公司实收资本、资本公积分别为17.21亿元和16.46亿元,均较期初无变化,其他权益工具28.75亿元,未分配利润36.77亿元,少数股东权益80.06亿元,均有所增长。
随着业务规模的扩大,经营性借款增加,近年来公司负债总额持续增长,2018年~2020年末,公司负债总额分别为636.86亿元、761.05亿元和884.65亿元,负债结构以应付账款、合同负债等流动负债为主,流动负债占总负债比重81.55%、75.68%和72.54%。2021年6月末,
随着PPP项目施工量的增长,借款规模进一步扩大,公司负债总额较期初增长7.12%至947.67亿元。
2020年末,公司流动负债为641.78亿元,主要由应付账款、合同负债、短期借款、其他应付款、其他流动负债和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等构成,占流动负债比重分别为41.46%、18.41%、11.28%、7.51%、6.54%和6.52%,合计占流动资产比重91.71%。
公司应付账款主要是应付采购款,近三年随着在建项目规模的扩大持续增长。2020年末,公司应付账款266.03亿元,从应付账款期限结构来看,以一年以内应付账款为主。
2020年,公司执行新收入准则,已结算未完工的工程款由预收账款转入合同负债,当期合同负债为118.12亿元,主要来自预售房产款和已结算未完工款,包括80.96亿元预售房款,24.14亿元已结算未完工款和13.02亿元施工劳务款、材料款等,同比小幅减少主要系当期部分工程款结算所致。2021年6月末,公司合同负债128.30亿元,较期初增长主要系当期预收建筑施工业务款项所致。
公司短期借款的资金主要用于工程项目施工中所需的流动资金,随着在建项目规模的扩大持续上涨,短期借款以保证借款和信用借款为主,2020年末,公司短期借款72.41亿元,其中
保证借款38.81亿元,信用借款22.03亿元,质押借款11.33亿元,借款利率4.35%~6.40%,2021年6月末,公司短期借款98.68亿元,大幅增长主要系当期材料成本等费用上涨,同时项目施工增加,流动资金同步增加所致。
其他应付款主要是保证金和往来款,近三年波动上涨,分别为43.92亿元、31.88亿元和48.20亿元,2020年末,公司其他应付款中工程建设保证金23.54亿元,保证金计提比例10%,往来款20.77亿元,2021年6月末,公司其他应付款59.97亿元。
公司其他流动负债主要是待转销项税和发行的短期融资债券,2020年末公司其他流动负债大幅增长1.81倍至41.59亿元,主要原因一系当期公司新增共计12.00亿元短期融资债券“20安徽建工SCP001”和“20安徽建工SCP002”所致,二系当期已确认收入未进行税务申报的金额增加影响,待转销项税额增长所致。截至2021年6月末,其他流动负债27.53亿元,大幅减少主要系12.00亿元“20安徽建工SCP001”兑付所致。
公司的非流动负债主要由长期借款和应付债券等构成,近年来随着承接PPP项目的增长而上升幅度较快。2020年末,公司非流动负债242.94亿元,其中长期借款占非流动负债比重94.36%。
公司长期借款持续增长且规模较大,长期借款主要用于PPP项目投资,与项目回款周期相匹配,通常期限10~15年。2020年末,公司长期借款229.25亿元,其中质押借款184.03亿元,信用借款36.03亿元,保证借款30.48亿元。2021年6月末,随着PPP项目建设的扩大资金需求增加,公司长期借款增至267.05亿元。
截至目前,公司存续债券两期,分别为“19皖水利MTN001”和“21安徽建工SCP001”,债券余额均为5.00亿元,到期日分别为2022年1月24日和2021年1月14日,票面利率分别为5%和3.08%,“19皖水利MTN001”计入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
公司近年有息债务规模随着工程施工项目的增长而逐年上升。从构成来看,2019年开始,随着PPP项目规模的上涨,以长期借款为主的长期有息债务成为公司有息债务的主要来源。2020年末,公司有息债务391.85亿元,长期有息债务占比60.37%。近年来,公司资产负债率持续小幅减少但仍较高,长期债务资本化比率随着长期借款的增长持续上升,全部债务资本化比率总体有所上升,债务负担有所增加且长期债务压力较重。
未来债务压力方面,按2021年6月末有息债务情况,公司在2021年7~12月、2022年、2023年和2024年及以后需偿还债务分别为61.59亿元、95.73亿元、21.31亿元和234.02亿元5,其中2022年到期债务规模较大。
对外担保方面,截至2021年6月末,公司无对外担保,对合并范围内子公司担保198.75亿元。
近年来公司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保持增长,由经营性应收款项坏账损失和存货减值导致的减值损失规模较大,对利润有所侵蚀
2018年~2020年,随着业务规模的扩大,建筑施工业务结转收入增加,公司营业收入保持增长,分别为388.28亿元、472.66亿元和569.72亿元,同期综合毛利率分别为10.72%、12.02%和11.62%。
公司期间费用随着借款规模的扩大和研发投入的增加逐年上涨,2018年~2020年,期间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分别为5.3%、6.3%和6.6%,占比持续增长。2020年末,公司期间费用37.40
亿元,其中管理费用14.65亿元,包括职工薪酬10.82亿元,办公费0.72亿元;研发费用7.04亿元,同比增长65.19%,主要系当期部分子公司转型为科技型公司,研发人员薪酬费用、研发项目材料费用及其他直接费用增加所致,公司研发人员数量2084人,占总人数比重11.45%;
减值损失方面,2018~2020年,公司减值损失分别为7.47亿元,12.00亿元和9.00亿元,有所波动,其中开发成本减值损失分别为-1.35亿元、-5.23亿元和-2.39亿元,主要系瑶海项目拿地成本较高和政府限价影响导致持续亏损所致,坏账减值损失分别为-6.07亿元、-6.77亿元和-6.07亿元,系部分经营性应收款项账期账期较长所致。公司减值损失规模大,对利润有所侵蚀。
2018年~2020年,随着收入的增长,公司利润总额持续上涨;净资产收益率及总资本收益率总体波动上升。
2021年1~6月,公司营业总收入316.55亿元,利润总额10.45亿元,同比均大幅增长。综合来看,受益于安徽省经济持续平稳发展,固定资产投资力度逐年加大,公司建筑施工业务新签合同额有望保持增长,将有助于营业收入及利润规模保持稳定。
受PPP项目投资较多影响,公司经营性净现金流状况欠佳,近年来持续为净流出态势,业务获现能力持续下降,在建项目未来投资支出大,对外部融资保持较高的依赖度
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入主要由建筑工程回款等形成,随着工程款收回以及房地产销售回款增加,2018年~2020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入逐年增长;同期,受公司PPP项目投资规模大、回款周期长,且绝大部分处于建设期间尚未实现阶段性回款影响,经营性净现金流持续净流出,分别为-20.60亿元、-66.98亿元和46.56亿元,现金收入比分别为107.58%、92.50%和89.79%,
获现能力随着PPP项目支出金额的增加持续下降。公司目前在建PPP项目将集中于2021年~2022年完工并进入运营期,预计2023年开始公司经营性净现金流将有望逐步好转。
近三年,公司投资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分别为-1.77亿元、-1.68亿元和1.46亿元,2020年由正转负主要原因一系当期收回中核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投资款3.33亿元,二系收到亳州建工分配股利款0.34亿元所致。
随着公司建筑施工业务的增长,2018年~2020年,公司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流入和净流出规模均持续增加且规模较大,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主要来自建筑施工业务取得借款产生的资金流入。公司在手项目多,投资支出规模较大,对外部融资保持较高的依赖。
2021年1~6月,公司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46.00亿元、-2.61亿元和44.02亿元。
从短期偿债能力指标来看,2018年~2020年末,公司流动比率有所波动,速动比率有所上涨。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对流动负债的保障能力欠佳。截至2020年末,公司货币资金120.03亿元,其中非受限货币资金96.14亿元,短期有息债务114.23亿元,对短期有息债务覆盖程度较弱。
从长期偿债能力指标来看,2018年~2020年,公司EBITDA持续增长,EBITDA利息倍数持续上升,全部债务/EBITDA倍数波动下降。
截至2021年6月末,公司授信总额为1029.16亿元,未使用授信额度469.66亿元,未使用授信额度较为充裕。
与行业对比组企业进行对比,公司总资产、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均处于上游水平,营业总收入规模较大,毛利率一般,应收账款周期相对较长,运营效率偏弱,资产负债率水平相对一般。
总体来看,近年来公司资产规模持续增长,资产构成以应收账款、存货和合同资产等流动资产为主,非流动资产随着PPP项目量的增长而显著增长,经营性应收款项规模较大且计提坏账比例较高,存在资金占压和信用减值风险,部分存货拿地成本较高同时房价不及预期,后续资产减值风险仍较大,受限资产占比高,对未来融资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公司所有者权益受经营积累和PPP项目量增长导致的少股东权益增加的影响而持续增长,少数股东权益占比较高;随着建筑施工业务的规模的扩大,施工投入增加,公司有息债务规模持续增长,2021年6月末,有息债务规模增长至467.95亿元,债务负担有所增加,2022年到期债务规模较高;受益于建
筑施工业务结算收入的增长,近年来公司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持续增长,盈利能力整体呈增强趋势,由经营性应收款项坏账损失和存货减值导致的减值损失规模较大,对利润有所侵蚀,十四五规划期间安徽省将持续增强对高速公路、路桥建设等市政工程的支出力度,基建稳增长发力,有助于保障公司主营业务的稳定发展;受PPP项目投资较多影响,公司经营性净现金流状况欠佳,近年来持续净流出,公司绝大部分PPP项目将于2021年~2022年完工并进入运营回款期,预计2023年始公司经营性净现金流将有望逐步好转,公司在建项目未来投资支出大,对外部融资保持较高的依赖度。
根据公司提供的、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出具的《企业信用报告(银行版)》,截至2021年11月25日,公司未结清信贷信息无不良的信用记录。
公司是安徽省最大的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工程施工资质完备且等级较高,施工经验丰富,技术实力很强,在安徽省建筑施工市场具有很强的竞争实力;近年来随着建筑施工业务规模的扩大,公司项目结转收入增加,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均保持增长;受益于安徽省基础设施投资力度的加大,公司建筑施工业务新签合同额持续增长,期末在手合同额规模较大,2021年6月末在手合同额943.45亿元,可为未来业务收入形成一定保障;作为省属重点建筑施工企业,公司在项目承揽等方面将持续获得股东及相关各方的支持。
同时,东方金诚也关注到,公司PPP项目类型以安徽省内区县级城市的路段改造为主,在建项目投资规模大,对外部融资保持较大依赖,项目运营回款周期较长,面临一定的资金回笼压力;受房地产行业融资环境趋紧影响,公司房建工程业务部分业主方资金链紧张或导致公司房建项目工程面临回款压力,且公司房地产开发业务投资规模较大,面临较大的资金支出压力;
公司经营性应收款项规模较大且计提坏账比例较高,存在资金占压和信用减值风险,部分存货拿地成本较高,存在继续减值风险,公司受限资产占比较高,对再融资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综上所述,东方金诚评定安徽建工主体信用等级为AA+,评级展望为稳定,基于对公司主体长期信用以及本期债券偿还能力的评估,东方金诚评定本期债券的信用等级为AA+。
非筹资性现金净流量债务比率(%)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全部债务×100%
注:EBITDA=利润总额+利息费用+固定资产折旧+摊销长期债务=长期借款+应付债券+其他长期债务
短期债务=短期借款+交易性金融负债+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应付票据+其他短期债务全部债务=长期债务+短期债务
注:除AAA级和CCC级(含)以下等级外,每一个信用等级可用“+”、“-”符号进行微调,表示略高或略低于本等级。
本信用评级报告及相关的信用分析数据、模型、软件、评级结果等所有内容的著作权和其他相关知识产权均归东方金诚所有,东方金诚保留一切与此相关的权利,任何机构及个人未经东方金诚书面授权不得修改、复制、逆向工程、销售、分发、储存、引用或以任何方式传播。
本信用评级报告中引用的由委托方、受评对象提供的资料和/或标明出处的公开资料,其合法性、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均由资料提供方/发布方负责,东方金诚对该等资料进行了合理审慎的核查,但不应视为东方金诚对其合法性、真实性、准确性及完整性提供了任何形式的保证。
由于评级预测具有主观性和局限性,东方金诚对于评级预测以及基于评级预测的结论并不保证与实际情况一致,并保留随时予以修正或更新的权利。
本信用评级报告仅用于为投资人、委托人、发行人等授权使用方提供第三方参考意见,并非是对某种决策的结论或建议;投资者应审慎使用评级报告,自行对投资行为和投资结果负责,东方金诚不对其承担任何责任。
本信用评级报告仅授权委托评级协议约定的使用者或东方金诚在权限范围内书面指定的使用者使用,且该等使用者必须按照授权确定的方式使用,相关引用必须注明来自东方金诚且不得篡改、歪曲或有任何类似性质的修改行为。
未获授权的机构及人士不应获取或以任何方式使用本信用评级报告,东方金诚对本信用评级报告的未授权使用、超授权使用和非法使用等不当使用行为所造成的一切后果均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