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风采

    【总编时评】五大国企从美退市提示我们必须把资本市场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发布时间:2023-04-02 12:18:25 来源:乐鱼体育差不多的 作者:leyu乐鱼网站 阅读 70

      不愿意用资本扶植中国竞争对手,用手段迫使“中概股”摘牌;另一方面,我国也不愿意让优秀的中国企业红利被

      中国没有立法允许中国公司赴美上市,美国也没有立法允许中国公司赴美上市。绝大部分赴美上市的中概股都是通过VIE架构登陆美股的。

      什么叫VIE架构?就是先在境外(比如开曼)设立一家壳公司SPA,在香港设立一家SPA,在境内设立一家外商独资企业WFOE。通过协议,开曼SPA控制香港SPA,然后控制境内WFOE,从而控制境内经营主体公司。境内经营主体公司的经营业务全部打包注入开曼SPA,实现境内经营主体公司的财务跟境外开曼SPA并表,并将开曼SPA推到美国证券市场上市。实际控制人通过股权既控制境外开曼SPA,也控制境内主体经营公司。

      其一是,A股要求同股同权。但很多中概股的互联网公司,创始团队都是只拥有极少数股票,但却拥有大部分投票权。像马云就只有阿里集团8%的股权,却能够控制阿里集团。如果在A股上市,就意味着马云会丧失对阿里集团的控制权,孙正义就会成为阿里集团最大的话事人。这是A股制度不够完善的地方。

      当时,阿里集团没能在港股上市,也是因为同股不同权的问题。后来,港交所为了迎接中概股在香港二次上市,修改了这一规定,允许港股上市公司同股不同权。

      其二是,A股是人民币资本市场,对外资吸引力远远不如美股。再加上A股的资金池有限,也不如美股资金池大,对互联网等新兴企业的估值不如美股高。对任何一家中概股企业而言,上市不仅是要对自己回报最大,还要对投资人回报最大。

      全球各地的美元资本集团都能通过投资中国的初创企业,帮助中国的初创企业成长,在中国市场上培育出一批最具成长性的高科技公司。最终,这些公司赴美上市,境外的美元资本也就有了高位套现退出的通道。

      在这种模式下,美国政府认为阿里集团是中国公司,因为要压实它的主体责任。但中国政府一直把阿里集团认定是境外公司,只有位于大陆的经营主体才算是阿里集团旗下的一家中国分公司。中国政府默认中国公司用VIE架构赴美上市,是想借助全球资本的力量,引入外资,促进本土新兴产业的发展。而美国政府允许中国公司用VIE架构赴美上市,是想让美国的投资机构在中国市场上,赚取翻倍的金融利润。

      中美合作状态下以上模式是双赢的。但在美国将打压中国经济作为国策前提下,美国单方面认为,中国公司拿着美国的资本,发展中国的高科技产业,再回头击败美国的高科技公司,美国无法容忍。殊不知,中国优秀公司的巨大红利被美国资本没干什么事就拿走了,中国还不干呢!

      美国出台了《外国公司问责法案》。根据美国2021年修正的这个《问责法案》,在美上市的外国公司连续三年无法让美国监管机构检查审计底稿,可能会被强制退市。这个审计底稿有可能泄露用户个人隐私、企业商业机密,甚至国家机密。这就是存心找茬,迫使主要是“中概股”摘牌退市。

      自美《外国公司问责法案》发布后,已经有159家中概股公司被纳入预摘牌名单,其中153家中概股确定摘牌。中概股总数为261家,被纳入摘牌名单的中概股占比已经超过58%。未来,还会有更多的中概股被纳入摘牌名单。

      中国也准备好了备用方案,即用港股来承接中概股,将港股打造成中国吸引外资的第一大金融中心。为什么选港股?因为香港本就是国际资本进入内陆的一道桥梁,不管是境外投资机构,还是境内投资机构,都能在港股上自由交易,自由转换。港股能够以最低成本,让中概股完成上市主板的转换,外资也能从纽约丝滑切换到香港。

      中概股是金子,到哪里都会发光。美国排挤的中概股,新加坡抢着要,甚至和香港形成了某种竞争关系。

      时下中国市场环境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化。大型国企都是我国经济的现金牛,赴美上市单纯为了获得没有任何含金量的“资金”,反而为美国市场输送优质企业红利,我们当然没必要在美国市场运作了。所以,这不止是个政治导向问题,而是一个利益导向问题,国家战略利益、长远利益的趋势导向问题。

      中美关系急剧恶化,中国大型公司已不具备在美市场生存环境。美国的领导人已经公开窜访了台湾,这其实已经是不再把中美关系当回事。中国很多企业都涉及到国家安全,不可能按照美国的《问责法案》要求提交审计底稿,如其这些企业都会在3年后被摘牌,中国公司不如主动退市更好。滴滴从美国退市就是因为涉及到国家安全。

      中国优秀企业无法在A股上市,这很说明问题。香港和新加坡的流动性有限,能接的住这么大量的“中概股”吗?A股流动性也不够。A股扩容及中概股回归A股是最终解决方案。

      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1991年7月3日,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我国证券市场已发展三十多年。但我国与大牌资本主义国家美国,还是有相当大的差距。美国证券市场历史悠久,它萌芽于独立战争(1775年—1783年)时期,距今已有两百多年。

      7月11日,全球股市规模第一大的美国股市规模约为68.9万亿美元,在全球股票总市值106万亿美元中,占比高达65%。全球股市规模第二大的我国A股总市值为14.1万亿美元,为美国的五分之一。

      2021年,经济规模全球第二的我国GDP17.73万亿美元,已达到经济规模全球第一的美国GDP23万亿美元的77%。美国人口3.33亿,我国人口14亿,美国人口占中国23.8%。我国经济总量构成里劳动要素贡献比重高于美国。这也是我国的问题,人均收入和劳动生产率不高。与美国相反,我国恰恰需要加大金融和科技要素的比重。

      如果以美国为参考系,我国资本市场只占美国20%而经济总量GDP已占到77%,加上我国资本市场二十年底蕴,跟美国二百多年也是无法比的。无论是资本市场容量(相对于经济总量),还是底蕴或对创新的支撑(资本最大的功能),我国资本市场确实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美国在科技和金融方面仍然有强大优势。当然,美国的优势也是美国的问题,那就是过渡金融化下的实体经济空心化。制造业回归是美国的选择。

      如同“卡脖子”的核心技术一样买不来,资本市场也“买不来”,也需要自主发展。资本市场,美国过了,中国不足。中国资本市场该从美国身上学到的东西基本也学到了,接下来不应再向美国让利,还会与美国的资本市场竞争。

      经济发展建国后是劳动主导,改革开放后是资本主导,现在是科技主导。我国已进入到创新发展、质量经济和共同富裕阶段。资本推动科技是经济活力和动力的保障。

      科技买不来,但可用钱砸出来。比如芯片,不能因为出了几个大蛀虫,就因噎废食,不敢砸钱搞了。砸钱就需要资本助力,需要强大资本市场。

      资本市场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在资本市场改革和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但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下一步要在几个方面下功夫:优化资本市场结构、建成一个完整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加大科创赋能;多渠道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资本市场面临扩容;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以及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防止非理性化投资;等等。

      强调发展资本市场是中国经济的改革方向,有利于构建完善的现代金融体系,有利于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从而更好发挥资本作为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