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风采
改革赋能强动力 踔厉奋发谱新篇——十二师国资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工作纪实
“改革前,师属企业按照8大集团运营管理,改革后,集团整合成‘2+3’企业,集团领导人员由师党委管理。”
“推进‘四个一批’,加快清退‘两非’‘两资’企业,师国有企业由改革前459家锐减为120家,资产总额447.34亿元,资产负债率降低9.52%,国有资本实现增值保值。”
2022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收官之年,一组组数据客观印证了十二师国企改革的成效。三年来,十二师党委围绕“控风险、降负债、聚主业、推改革、建机制、强效益”改革方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聚焦“五权”全面发力,“企”的市场地位有效确立,国有资本布局结构持续优化,“三项制度”改革不断深化,风险防控体系不断完善,企业精准监管有序推进,为全师高质量发展积蓄了能量。
按照“行动”总目标,十二师党委聚焦八个重点任务,致力于达成三大目标,即在形成更加成熟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和完善国资监管体制上取得明显成效;在推动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上取得明显成效;在提高国有企业活力和效率上取得明显成效,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
开局就要奔跑。十二师构建国资国企改革三级责任机制,成立以师党委书记、政委为组长的“一办四组”国资国企改革工作领导机构,落实师领导挂钩联系企业、定期推进、现场办公、调查研究机制。同时,组建驻企改革督导工作专班,脱产下沉企业,帮助企业推进改革工作。师直属企业成立改革落实工作组,明确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人,全面压实各项任务落实落地。
建立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是对我们党领导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丰富实践和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这一制度“特”就特在把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相统一,把企业党组织内嵌到公司治理结构之中,明确和落实党组织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开始以来,十二师坚持“两个一以贯之”,进一步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强党的领导组织化制度化具体化。目前,师属国企全部完成“党建入章”工作,一级企业及重要子企业全部制定党组织前置研究讨论重大事项清单。同时,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明确“四会一层”职责,推动形成了各司其职、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企业治理机制。修订完善公司章程,全面推进授权经营体制,落实外部董事占多数制度,建立监事会主席、财务总监工作报告制度……
“从制定方案压实责任,到改革任务逐项落地,从重点专项有序推进,到开展专项督导考核……一系列举措有的放矢铺展开来,一系列改革任务逐步破题,不仅为全师国企平稳健康改革注入活力,也为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奠定了基础。”十二师财政局(国资委、金融办)党委副书记、国资委主任邵军歌介绍。
经营业绩是衡量国资国企改革成效的“试金石”。师属企业营业收入从2019年的98.74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172.51亿元,增幅74.71%,国有企业的作用更加重要。
2021年,十二师组建成立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天恒基集团)和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国资集团公司),吹响了十二师重塑国有经济版图的号角。
改革前,师属企业资产分散多个行业,缺少行业龙头企业。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开展以来,针对师管企业行业布局“散而不聚”、产业结构“低而不优”、企业个体“多而不强”等突出问题,十二师国资委在兵团国资委的关心指导下,统筹全师各类国有资产资源,不断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大力实施国有企业重组整合,逐步探索建立资本投资公司、资本运营公司和产业集团“2+3”的师属企业架构。
天恒基集团按照“一主两辅一配套”,以“城市服务运营商”主业,以建筑建材、康养文旅业务为辅助,配套为资产管理板块等;国资集团围绕国有资本运营平台定位,深耕产业园区、农副产品、加工物流及物流商贸优势板块等;天润乳业按照“一核两极”的产业布局,以乳品市场建设为核心,做大做强饲料饲草、畜牧养殖、乳品加工、乳品销售全产业链等;九鼎集团按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定位,努力从“买全国、卖全疆”向“买全疆、卖全国”转变;兵团文旅集团按照“轻资产、重运营、强服务”的方向,整合兵团旅游资源,聚焦核心品牌,打造示范点……
通过重组整合,师国有企业发展路径更加清晰,产业优势更加突出,聚集效应更加显现,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步伐明显加快。
在改革过程中,师属企业坚持科技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同步推进,不断完善以质量、贡献、绩效为核心的科研评价体系,有效激发企业创新创造活力。
作为“科改示范企业”试点单位,天润乳业近日荣登2022年“双百企业”名单。新疆天润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让介绍,近年来,天润乳业深化国企改革,构建现代化创新体系,经营效益快速提升。2022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43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533.79亿元,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17.33%和5.69%。
与此同时,师属企业科学规划企业发展方向,坚持走“专精特新”道路,不断围绕“补链、延链、强链”做文章。
为不断提升十二师建筑业发展水平,国资集团公司与中铁十四局合作成立新疆天建宏瑞工程有限公司,天恒基集团与中铁十四局合作成立检测科技有限公司;天恒基集团城市发展运营公司与山东街景科技公司拟共同投资新疆“街景梦工厂”项目,与博德尔集团共同打造高端智慧全管家,不断提升城市运营服务质量;国资集团公司与山东高速集团拟组建山东高速(新疆)物流园,丰富其商贸物流产业链。
7月4日,在国资集团第二季度公布的“红黑榜”中,19家二级企业按照绩效考核成绩进行排名。对位列考核成绩前三名的“红榜”企业点名表扬,对绩效考核成绩位列后三名的“黑榜”企业提出批评和督办整改,考核分数低于60分的,季度绩效不予兑现。
“红黑榜”是国资集团推进集团内部市场化改革的有力举措。通过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释放了企业由“以体量论轻重”向“以效益论英雄”的转变。
改革是搞好国有企业的关键一招,市场化改革是国有企业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开始后,十二师国资国企进一步健全完善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推动各层级企业全面深入实施三项制度改革,加大对关键岗位核心人才、突出贡献员工和优秀企业家等的激励力度,国有企业市场主体地位进一步增强。
破“铁交椅”立“活板凳”,实施市场化选聘、契约化管理,员工能上能下。师属企业经理层成员市场化选聘100%完成,对55家权属企业201个管理岗位,实现100%市场化选聘+竞争上岗。同时,压减法人企业数量、精简管理部门、优化员工数量,实现师属集团公司管理层级三级以内,总部人员由60人以上压减到40人以内,部门数量由7-9个压减至6个以下。
破“铁饭碗”立“瓷饭碗”,裁撤冗员,畅通员工进出通道。全面推行市场化用工。按照“六定”要求,师直属企业采用公开招聘和竞聘上岗,企业公开招聘人员493人、企业新进员工556人,二三级企业管理人员末等调整或不胜任退出34人。
破“铁工资”立“活薪酬”,让市场出题,用业绩答卷。师属企业负责人实行薪酬与经营业绩相挂钩的薪酬分配办法。师属企业推行差异化薪酬管理,根据企业资产规模、经营绩效、营业收入等指标进行企业分类划级,合理拉开薪酬分配差距,引导员工从“要我干”变为“我要干”,从“等着看”变为“抢着干”。
去年以来,国资集团通过社会化选聘权属企业审计、金融、财务、工程技术等专业技术人才36人,公开选聘集团公司本部部门管理岗位48个,不仅提高了员工队伍整体素质,还有效降低企业的用工成本。“劳动生产率比同期提升114%。一季度营业收入16.37亿元,同比增长25.54%,经济高质量发展底气深厚,后劲充足。”国资(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许明元介绍。
“三年来,十二师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壮士断腕的决心持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国企三项制度改革逐步破冰、现代企业制度更加成熟定型、国资监管效能明显提升、国企党建引领保障作用进一步发挥,瘦身健体、提质增效成为企业发展主基调。”邵军歌说。(全媒体记者 冯晓玲 通讯员 蒲炳晖 肖雨婷 张娟 马晓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