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售电变革之乱:售电公司高价向黄牛买电多半公司深陷赔本

    发布时间:2023-03-25 12:45:15 来源:乐鱼体育差不多的 作者:leyu乐鱼网站 阅读 34

      7月的广东“热力十足”,但是关于当地不少售电公司而言,却是“凛冬”已至。

      寒意源于继续的巨额赔本。“仅五六月份,咱们的赔本就到达300多万元。”广州兆和电力技能有限公司负责人刘凯心里着急,公司均匀每月署理电量约为1.2亿度,每度电赔本1分多钱,每月丢失就在百万元上下。

      售电公司作为中心商,左手拉着电厂,右手拉着用户。靠从发电企业贱价批发电,再向终端电力用户高价卖电,来获取价差盈余。作为我国电力体制变革的产品,引进售电公司的意图是为了激起“鲶鱼效应”,搞活商场的一起,下降用户端的电费担负。售电公司首要分为三类:发电企业部属售电公司、电网企业的售电公司以及独立售电公司。

      现在,这条“鲶鱼”却深陷泥潭。近期,山西、广东等地相继发布了电力商场生意危险提示。煤炭价格的继续攀升带来的是连锁反应,发电企业赔本严峻,发电志愿下降。在“只准降禁绝涨”的电力价格体系之下,价格动摇沿着链条传递至中心环节后无法向下传导,靠吃价差盈余的售电公司成为商场危险的买单独,承受巨大的赔本。广东电力生意中心6月12日发表的数据显现,5月广东161家售电公司累计赔本5.09亿元,其间136家赔本5.16亿元,赔本面超多半,仅有25家售电公司盈余,总盈余金额仅700万元。

      本年入夏以来,广东区域用电负荷一再刷新纪录。气温超越30℃以上时,气温每上升1℃,广东省电力负荷就增加约300万千瓦。

      7月14日,广东电网统调负荷本年第五次创前史新高,到达13283万千瓦,比上一年最高负荷增加4.7%。此前,南方电网估量,广东二季度或存在最大约760万千瓦负荷缺口,适当于2020年广东最高统调负荷的近6%。为缓解“电荒”,自5月中旬开端,广东在广州和佛山、东莞等17个地级市发动有序用电,大部分制作企业被要求错峰用电,限时出产。

      但落井下石的是,电煤供给紧缺,煤价高企。易煤研究院总监张飞龙告知《我国新闻周刊》,本年煤炭供求有显着的缺口。国内供给端,内蒙古对涉煤范畴糜烂“倒查20年”以及陕西煤管票约束比较严厉,煤矿企业大都依照核定产能出产,很少有增量。5月开端,产地部分煤矿停产停销使得供给进一步严峻。

      “现在电厂库存、港口库存都处于前史同期最低水平,坑口底子没有库存。”张飞龙说。供需对立导致电煤价格一路上涨。7月19日,中电联发布的第480期我国电煤收购价格指数(CECI曹妃甸指数)显现,5500大卡电煤每吨价为947元,而上一年同期的价格为每吨582元,同比增加62.7%。

      张飞龙介绍,电煤约占火电发电本钱的70%,每吨煤价超越650元就会赔本,现在,5500大卡电煤每吨成交价都在千元左右。这对发电企业来说,是难以承受的。

      作为山西头部发电企业,晋能控股电力集团燃料办理中心主任段峰泄漏,公司6月均匀标煤单价810元/吨,同比上一年升高365元/吨,同比涨幅82%。本年以来,煤价继续攀升,的确给火电企业生计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尤其是公司承当的山西省政府战略性新兴产业电量生意电厂,现金流已呈现缺少,构成赔本。

      “每发一度电便是在赔本,发得幸亏得多。”广东一家发电企业负责人李清告知《我国新闻周刊》,百万级电厂机组的煤耗低,赔本不大,还可保持。但60万、30万机组每发一度电就要赔本四五分钱。“咱们有6台机组,500万的装机容量,上半年全体赔本了七八千万元。”

      为了确保电力供给,广东国有电厂均签署了职责状,赔本也要发电。“咱们仍是依照调度的要求去发电,但积极性不高,不会自动多发电,能不发就不发。”李清说。

      价格的动摇敏捷从发电侧传导到了售电商场。一个显着的信号是本年5月广东电力现货商场价格呈现大幅增加,现货商场结算价格接连超越标杆电价。

      在电力生意中,售电公司类似于“中心商”的人物,“倒手赚差价”是仅有的盈余形式。关于售电公司而言,只需拿到满足量的客户,才有盈余的根底和跟电厂侧商洽的筹码。“这就类似于互联网营销中的‘圈粉’,有了必定量级的‘粉丝’再去流量变现。”广东资深电力生意人士武杰比方道。

      售电商场是典型的“买方商场”。电是一种无差别的产品,用户考虑买谁家的电,价格是其挑选合作方的最中心目标。售电公司之间环绕用户的竞赛,打的便是价格战。“你凭什么依据去签这样的合同?”武杰坦言,售电公司依托“判别”贱价签约客户,是一种赌博,有很大的危险“引火烧身”。

      本年,广东用电增加超出了一切人的预期。“咱们签的钢铁企业这样的高电量需求客户,铜铁提价今后,拼命开机出产,用电量陡增。”广东一家独立售电公司负责人蒋科说,有些客户半年就用掉了1亿度电,用电量增加了一倍多。电量增加过快,危机也接二连三。售电公司发现,自己的长协电量无法敷衍用电需求的陡增。很多电量需求无处着落,售电公司被逼进月度竞价生意,来添补用户的需求。

      长协,指的是年度电力长协生意。售电公司与发电厂签定电力生意时,生意的周期以年作为约好周期,一般在每年的年末进行来年的电量生意,售电公司经过长协能够获得比较大的电价优惠起伏。而月度竞价,是售电公司与发电厂依据月度进行电量生意,两边在每个月的月底时,对下一个月的方案用电进行生意。简略而言,长协价是固定差价,而月竞价则是起浮差价。“长协旱涝保收,跟发电厂一签,一年的收益就基本上确定了。”李清指出,但售电公司有投机心思,“会期望现货份额大一点,搏一搏。”

      多位受访的当地独立售电公司负责人告知《我国新闻周刊》,他们并非不肯多签长协,是由于本年广东的中长时间量太少,独立售电公司很难报到年度长协。依据广东省动力局发布的数据,广东2021年年度长协规划2100亿千瓦时,约占2021年全年商场化生意总电量的78%,而上一年这一份额是90%。

      广东电力生意中心对此给出的解说是,适度缩小年度生意电量,是为了让商场具有必定的弹性。而独立售电公司以为,是电力生意中心过错地估量了本年的商场状况。对售电公司而言,长协适当于预售,其效果是提早确定部分电量的价格,防备商场价格大幅动摇的危险。所以,从前广东会要求中长时间生意合同电量原则应占悉数商场化电量的90%以上。

      长协量缺少,发挥“压舱石”的效果就大打扣头。“拿不到长协就等于拿不到批发价,再加上本年用电负荷增加,批零倒挂便是这么来的。”神州售电有限公司总经理潘晓辉说。批零倒挂,即批发价高于零售价,电被贵买贱卖。

      广东不少售电公司误判了本年的供需,仍以贱价与用户签约,成为点着危机的“引线”。神州售电本年从用户侧报到了32亿度的电量合同,比上一年增加了10亿度。现在,这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包袱,“电量越多,亏得越惨”。

      但让这些运营者感到不平的是,背靠电厂的出售一体售电公司,能够报到较为足量的长协电量,而独立售电公司为了买到长协电量,则常常要被“潜规则”。多位受访的独立售电公司泄漏,为了买到电量,需求向中心人付出高额“居间费”,在售电行业界并不是隐秘。网上撒播的一份微信谈天截图显现,一位中心人提出每度电8厘的“居间费”报价,若到达一单1亿度电的生意,售电公司就需求向其付出高达80万元的“居间费”。

      此前,有独立售电公司人士向媒体反映,在2021年的年度生意中,广东省发电企业联手延迟了与独立售电公司的长协生意,先一步争抢客户。神州动力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传名告知《我国新闻周刊》,依照长协生意规则,售电公司向电厂买电会有一个月的生意期,但实际状况是电厂间会到达默契先不卖,真实的生意期只需十来天的时刻。“年度长协电厂出价时刻很短、售电公司对客户售电时刻很长,适当多时刻靠赌来签约。”

      他记住,上一年末的长协收购过程中,电厂“杀价”很快,终究53.51厘/千瓦时(5分35)的度电折让价格只呈现了两三天,大都时段的折让价格是在3分/千瓦时左右。而广东适当一部分售电公司给用户的折让价格遍及是5分左右,三分钱的折让价格意味着售电公司每度电将赔本两分钱。“肯定是有犹疑,就想着去现货商场赌一把”。

      与中长时间生意不同,电力现货生意为实时生意、什物交割,一切物理电量均在现货商场生意。依据生意规则,契合准入条件的发电企业、售电公司、电力用户等商场主体,经过会集竞价、按节点边沿价格出清的商场化生意方式,展开现货电力生意。2020年8月,广东电力现货结算试运行中,由于现货出清价格较低,售电公司大赚了一笔。不少售电公司以为即便拿不到长协电量,只需展开现货月,赌一把仍是能补偿赔本,乃至有点小收益。

      本来本年1月要开的现货月生意被推迟到5月,这场缓不济急的现货月也被挣扎在生死线上的售电公司视为“救命稻草”。但是被寄予厚望的5月现货商场,并未给售电公司带来期盼的“回血”时机。现货商场价格居高不下,5月17日22时的实时均匀节点电价乃至到达1.5元/千瓦时的天价。这根“救命稻草”关于一些售电公司而言,却成了“压死骆驼的终究一根稻草”。

      阅历了5月昂扬的现货价格冲击后,6月、7月的月竞生意相继呈现了-19.1厘/千瓦时、-18厘/千瓦时的前史极贱价差,意味着售电公司拿到的扣头力度最小。“现在每个月咱们要竞价买2.4亿度电,每度电结合本钱亏将近三分钱,一个月就得赔本六七百万元。” 神州售电有限公司总经理潘晓辉说。

      关于售电公司来说,赔本不只仅来自于“批零倒挂”,还有误差查核和堵塞盈余亏空所发生的费用。由于电力中长时间生意合同电量均为方案值,发生误差归于必定现象,误差查核便是针对电量误差拟定的查核赏罚办法。售电公司买多用少或买少用多,发生的误差电量将在生意结算后由电力生意中心查核并发布相应的赏罚成果。

      广东以售电公司作为查核主体,“误差查核”已成为影响售电公司赢利一大“杀手”。2020年,广东的售电公司净赢利大增的一个要害因素在于,针对售电公司的查核费用仅有2000万元,比2019年的查核费用下降了3000万元。刘凯泄漏,本年2月,公司的误差查核费用就超越了200万元。相关数据显现,2月,广东被查核的售电公司比重达72.3%,较1月多出近30个百分点,需求侧误差查核费用0.35亿元,在售电公司2月总净利中占比达58%。在刘凯看来,这关于售电公司并不公正,“误差查核对咱们而言便是一个巨额罚款,关于发电侧却没有任何影响,乃至还有一些小补偿。”

      更让民营售电公司叫屈的是,广东现货商场结算试运行期间发生的数十亿元的高额“堵塞费用”,本年由售电公司分摊。堵塞盈余是指由于输电堵塞引起的生意盈余。上一年,广东“堵塞费用”是由发电侧主体分摊。现在,售电公司以为,简略将堵塞费用分摊给发电和售电的恣意一方都有失公允,售电公司作为署理商没有结算权,只收取菲薄的价差署理费用,难以承当悉数分摊职责。

      更为为难的是,作为电力生意的中心环节,上游发电侧因煤炭等原材料上涨导致的价格动摇,传导到售电公司后无法向用户传递。僵局也随即构成——售电公司被夹在中心,骑虎难下。“价格动摇不能传导到用户,售电公司对用户不能提价,但要咱们发电企业让利,咱们本来就在赔本发电,早已没有空间了。”李清说。

      为处理“商场煤”与“方案电”的对立,我国于2004年末出台了“煤电联动”方针,即依据煤炭价格动摇相应调整电价。2020年起,我国取消了煤电联动机制,将现行标杆上网电价机制,改为“基准价+上下起浮”的商场化机制。张传名以为,发电企业一头在商场,一头在方案。煤炭收购价格是随商场动摇的,但出售侧却几乎是定价不动的,定价机制是问题总迸发的本源。

      本来能够发挥效果的价格传导机制缺失,危险的叠加使卡在中心的售电公司变成了继续赔本的“堰塞湖”。7月2日,广东省动力局、南方能监局发布《关于防备化解广东电力商场零售合同结算危险辅导定见的告诉》指出,对售电公司与电力用户签定固定价差形式零售合同,且约好价差与批发商场月度归纳价差严峻倒挂的,支撑合同两边商签补充协议。

      这份告诉,被独立售电公司当作“救火队员”。7月的广东,盛暑难耐,蒋科每天顶着酷日,忙着求客户改价。但是事实上,这更多的是独立售电公司的一厢情愿,用户配合的并不多。在国家降电价方针之下,用户习惯了粗豪的降电价合同,构成了“你在批发侧拿优惠,必须在零售侧给我降价”的甲方思想。多位独立售电公司负责人向《我国新闻周刊》反应,真实赞同改价的只占客户总数的两三成。

      “要让用户承受提价,不能说只能降不能涨,这也不契合经济规律。”蒋科以为,需求变革现在的电价机制才干破解僵局,这也代表了不少电力行业从业者的心声。但多位受访学者以为,改动电价机制并不实际。厦门大学我国动力方针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对《我国新闻周刊》表明,现在电价机制不灵敏,无法反映供需,“当供需十分紧的时分,电价不允许翻倍涨。而从理论上讲,电价是能够调理供需的。” 我国动力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以为,过度着重下降电价会导致竞赛的无序,下降电价没有到达进步全体动力使用功率的意图,反而诱使企业拼命去“杀”电价。

      与独立售电公司不同的是,大大都出售一体的售电公司并不与用户改价。李清地点的发电厂也具有售电公司。“咱们也不去改价。”李清泄漏,不改价的原因,一是由于合同具有法律效力,要有承当危险的认识;二是要给用户建立履约的好形象。多位独立售电公司人士以为,此举无疑是将民营售电公司逼至墙角,被挤兑出局,仅仅个时刻问题。

      韩晓平指出,假如民营售电公司因而退出商场的话,电力生意商场就失掉含义。由此带来的成果是,把民营售电公司逼出商场,国资售电公司以赔本的价值占有商场主导权,而赔本终究将由国家买单。

      到了7月,局势仍未见好转。广东的独立售电公司早已一片,不少售电公司退意已现。

      此前,广东多家独立售电公司联合向政府主管部门及生意中心致函,呼吁停市。在这份名为《紧迫呼吁暂停广东电力商场生意和结算的主张》的联名信中,独立售电公司发表了“危情”:一、1~4月已结算计算三分之一售电公司账面赔本;二、5月现货生意成交价格远超基准转化价格463/千瓦时;三、商场堵塞盈余亏空费用超11亿元分摊给售电公司;四、6月月竞价格创前史新低的-19.1厘/千瓦时。多位受访的独立售电公司人士将呼吁停市比作自杀式自救,“亏得凶猛,真实撑不下去了”。

      有广东商场人士以为,“可能有一批售电公司要跑路了”。这与独立售电公司出场之时的景象,构成了明显的反差。

      2015年,我国第二轮电力商场变革的中心思路是“管住中心、铺开两端”。“管住中心”,便是在电网、输配电环节强化政府办理。“铺开两端”,便是对发电、用电两边要经过商场来生意。

      售电侧变革伊始的2016年,购售电之间价差一度到达0.12元/千瓦时,“暴利”成为售电的代名词。售电商场成为社会资本竞相逐利的“新大陆”,除了注册资本金要求较高外,低门槛的商场准入准则,催生出了一大批皮包型售电公司。记者在山西太原造访了数十家独立售电公司,发现大部分售电公司注册地址都禁绝确,无法承认详细的经营地址,有些售电公司地点地则是终年无人工作。

      李清指出,这类皮包售电公司的企业主,有不少人是从电网、供电系统“跳出来”的,依托手中的资源拓宽事务。一些售电公司老板会在各地市找一个“署理人”,拓宽客户。这些“署理人”类似于经纪,往往握有当地电力系统资源,价值则是需求收取一笔居间费。

      比较巅峰时期的价差,现在的购售电差价现已低至几厘钱。这使得不少独立售电公司不只盈余不易,在危险面前也一触即溃。“最初出场便是为了捞一把,对赔钱一点概念都没有。”林伯强触摸多家独立售电公司后发现,他们投机的心态比较重,真实要进来搞电力变革的并不多。

      售电公司的仅有赢利来历是电厂的让利,而且它要与电力用户同享这块赢利。“价差”形式之下,发电企业在国家核定电价根底上进行让利,发电侧被“一口价”约束,堕入和售电公司博弈差价的零和游戏中。多位受访的独立售电公司人士以为,发电侧一旦抱团,就能够完成对商场的控盘。2016年,山西省电力行业协会安排23家火电企业到达并施行直供电价格独占协议,固定降价起伏。此举被国家发改委开出了7000万元独占罚单。

      华北电力大学教授袁家海以为,生意规则不透明和缺少避险东西,以及缺少电价引导机制,都是独立售电公司窘境的原因。另一边方面,没有中心才能的独立售电公司,没有电源资源支撑或没有客户动力办理中心才能,长时间不具有商场竞赛才能。

      蒋科以为,独立售电公司既不专业,也不团结,处于一盘散沙的状况。面临电厂侧的杀价,缺少危险防控和对冲机制的独立售电公司只能眼睁睁地挨揍。多位售电从业者判别,这场价格冲击波往后,售电商场将阅历一次大洗牌,未来不少售电公司将会被踢出局。

      6月4日,广东电力生意中心发布了《关于征求售电公司退出办理办法和保底售电施行方案定见的告诉》,清晰了广东售电公司的退出机制和发动保底售电服务的详细细则。

      “电力足够的时分,每人都能分一杯羹,一旦电力严峻,就会有人退出。”林伯强以为,有限的我国电力商场挤入了太多的售电公司,构成恶性竞赛,而这轮大洗牌并非坏事。“要害便是把这些没有实力、没有危险操控、投机的售电公司清出去。”跟着价差的大幅缩水,作为具有电厂资源的售电公司,逐步成为这场“大逃杀”终究的大玩家。而仅依托售电差价盈余的独立售电公司或牵强保持,或直接退出商场。